跳到內容

活动

主页 > 活动 > 活动精华

活动精华

「一带一路 — 南中国与香港考古新发现」讲座

2022-10-18

海上丝绸之路协会与香港公众考古学会在10月18日于香港中央图书馆演讲厅联合举办了「一带一路——南中国与香港考古新发现」讲座,由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许永杰博士以及香港公众考古学会创会主席计巍巍博士担任演讲嘉宾。讲座透过VooV在线及实体形式进行。

许教授以《南海诸岛考古述要》为讲题,将南海诸岛考古分为不同阶段,概览1949年以前的考古发现;讲述1949年后的文物收集工作,尤其集中分享在西沙群岛及东沙群岛的考古收获,展示丰富的文物图片,从出土和出水文物中反映南海诸岛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史前时期已有人在东沙群岛及西沙群岛的诸岛上生活;最后他简述南海诸岛考古的现状及前景,尤其关注甘泉岛和北礁1号沉船遗址附近的考古地点,在总结时指出考古发现亦印证了南海水域自古便是中国的领海。

计博士以《从考古看海上丝路上的香港》为题,讲述香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及相关遗迹,从历史角度分为东汉至六朝、唐至宋元、明代三个阶段。东汉时海上交通兴起,并与扶南(柬埔寨)、林邑(越南)往来,广东沿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在沿海的多处盐场,尤其九龙湾的盐场出土大量宋元时期的陶瓷,反映此处可能是当时的转口港。明代葡萄牙人的贸易点中可能包括香港大屿山竹篙湾。此外,万宜水库的考古发现亦可以推断香港在明代海上贸易的角色。她点出了香港地域之「边陲」特色,以「香港在文化关系上是中国文化的随附者,亦是中国文化的转播者」作结。

最后,参加者在问答环节中反应热烈,提出如何向大众推广香港考古的重要性、发现古文物以及古遗址的方法等。观众亦反映讲座内容加深大众了解香港开埠以前的历史。